当前位置:银杏树 > 银杏资讯 > 银杏知识 >

徽县和康县银杏古树调查结果分析(之二)

时间:2014-10-02 来源:http://www.yx114.net 作者:http://www.yx114.net 点击:

2 结果与分析
2.1 徽县和康县银杏古树的数量与分布
   据目前调查与汇总资料,徽县和康县银杏古树各66株。由图l可知,该县l5个乡镇中分布有银杏古树的达10个之多,占到该县整个乡镇的2/3。嘉陵镇分布较多,占到全县整个银杏古树资源的71.4%;其它乡镇的分布非常分散。康县21个乡镇中分布有银杏古树的为9个;该县银杏古树在各镇的分布较徽县的分散,其中分布较多的乡镇有4个;(1)王坝乡,有银杏古树2l株,居康县之首占全县银杏古树资源的31.82%;(2)岸f-j口镇,共计l3株,占19.70%,仅次于王坝乡;(3)阳坝镇,居第三,共计l0株,占15.15% ;(4)白杨乡,共计9株,占13.64%。这4个乡镇的银杏古树总数占到整个康县的80.30% ;而其它5个乡镇中银杏古树的分布则相对较少。

甘肃省徽县和康县银杏古树分布图
 
甘肃省徽县(a.嘉陵镇)和康县(b.王坝乡;c.岸门口镇)重点乡镇银杏古树分布情况
 


   如图2所示,在两县银杏古树分布的重点乡镇中,徽县嘉陵镇上、下坝村分布最多,占到该镇银杏古树资源的72.00% ;王坝乡的8个村有银杏古树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王家坝、萄家庄村、大水沟、廖家院和青林沟5个村;岸门口镇有银杏古树分布的村也达8个,但仅青冈坝村分布较多,占30。77%。
   另外,经调查显示,阳坝镇则仅4个村有银杏古树分布,集中分布在叶子坝村,占到该镇总银杏古树的60.00% ;白杨乡6个村有银杏古树分布,且在该6个村中均匀分布;两县古树一般均生长在庙宇、古道附近及村庄房前屋后或路边的山坡、河谷地上。
2.2 徵县和康县银杏古树的性别结构
经调查显示,徽县和康县两县雄株分别为7株和9株;它们占徽县、康县各自银杏古树资源的比例分别为10.94% 、14.28%。康县有雌雄同株的银杏古树1株,位于该县王坝乡大水沟村。两县银杏古树均反映出性别比例相差非常悬殊一雌株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现象,这应该是人为选择的结果。
2.3 徽县和康县银杏古树的树高分布
   徽县(60.94%)树高集中分布在l0.O一20.0 m的范围之内,而康县(54.69%)在20.0—30.0 nl的范围之内(图3一树高分布);徽县和康县平均树高分别为l9.8 m、27:1 m;作者调查时发现,两县树最高和最矮的都出现在徽县:最高54.0 m,是位于徽县榆树乡榆树村的高为54.0 nl的1株;最矮l0.0 m,是生长在徽县嘉陵镇田河上坝村的l株。
2.4 徽县和康县银杏古树的年龄结构
   徽县一级古树多于康县;徽县树龄集中分布于500—1000年和1 000—2 000年的范围内,两者所占百分比总计53.38%;而康县62.12%分布于100~300年范围内(图3一年龄结构)。徽县和康县平均树龄分别为l 176年、500年;两县树龄最大为3 000年,位于徽县嘉陵镇田河上坝村,仅1株;最小为100年,两县共计38株。结果表明,两县总体一级古树数量要多于二级和三级,这可能与调查得不全面和古树树龄被误传有关。
2.5 徵县和康县银杏古树的胸径分布
   两县大多数银杏古树的胸径都在1.00 m以下;其株数和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徽县40株,61.54%,康县,33株,54.1%。胸径2.00 m以上都为8株,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徽县,12.31% ;康县,13.12%(图3一胸径分布)。徽县康县平均胸径分别为1.16 m、I.22 m;胸径最大者位于徽县银杏乡锒杏村的1株,其基径为4.82 m,总胸围达14.25 m;~/b位于徽县大河乡文池村,胸径仅O.30 In(该树被其主人砍过多次,后重新发枝)。
2.6 徽县和康县银杏古树的冠幅分布
   两县银杏古树的冠幅均集中分布在10.0~20.0 m的范围之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徽县,58.06%;康县53.97% ;冠幅在l0.0 m以下的古树中,徽县(32.26%)多于康县(6.35%),而冠幅在2O.0 m以上的古树中康县所占比例(39.68%)明显多于徽县(9.68%)(图3一冠幅分布)。徽县、康县平均冠幅分别为163.84 m 、334.89 m ;冠幅最大的为35.6 m x 36.5 m,位于康县白杨乡池营村;最小为3.0 m×3.0 m。位于徽县嘉陵镇田河下坝村。
2.7 徽县和康县银杏古树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状况
   徽县和康县银杏古树形态各异,多数古树为单干,也有不少古树多干丛生,树形也多种多样,两县银杏古树的生长状况总体较好,徽县银杏古树的生长状况较康县的差。在徽县,因在银杏古树下烧香烧纸,造成古树被烧的事件时有发生;银杏古树被乱砍盗伐、肆意破坏的现象也频繁出现。两县银杏古树的管理养护水平仍然很低,重点产区也不例外,急待加强。
3 讨论
   目前,我国林木种质资源流失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并且优良基因种质占流失的绝大部分。徽县就有解放后,古树多被砍伐的报道 】。作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徽、康两县多处银杏古树流失、且严重遭人为破坏的现象。刘兴贵等 和江永清等¨ 指出,徽县田河上坝村古银杏群,现存43株。作者进行每木实地调查后发现,该县田河上、下坝村银杏古树的总株数仅43株。康县岸门口镇贾安村银杏古树群,现存胸围3.O0 m以上的银杏古树12株,作者实地调查后发现,该村现仅存1株,为雌株,胸径2.74 m,人称“中国银杏王”。在徽县泥阳、洛阳、庆寿、硖门、栗川及康县王坝、阳坝等乡镇,银杏古树被肆意破坏后多处损伤,或在银杏古树下烧香烧纸,造成杏树被烧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大河乡文池村1株银杏古树,在近千年来,被其几代主人砍伐达6次之多;庆寿、硖门两株古老银杏就因烧香之故现已荡然无存。对每一个树种来说,它的种质资源越丰富,通过选择,就越容易获得优良的品种和类型。甘肃虽为保存银杏地方良种,筹建银杏种质资源库,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不同学者对该省徽、康县本土及从外省选引的优良品种方面做了较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l卜墙 J。但作为古老的林木种质资源之一的银杏古树,在徽、康两县存在的诸如上述面临长势衰退或濒临死亡甚至遗失的问题,亟待解决。另外,曹福亮等 指出,徽县鱼儿崖严坪林区的天然林中,有6O多株100年以上的银杏大树,最大一株达1000年以上,由于天气等原因,作者未能到实地调查,有待深入考察研究。
    在中三迭纪植物群中,甘肃就有银杏类化石发现,晚侏罗纪至早白奎纪的陇南徽成盆地东河群亦出现似银杏属(Ginkgoites sp.)和准银杏属(Ginkgoidium sp)等银杏纲植物化石 ¨。甘肃古树在“羲皇故里”、蜀道要塞、丝绸之路的天水(秦州)、武都(阶州)、兰州(金城)、武威(凉州)等历史文化名城居多,历史上也因此经常以银杏树作为天水至嘉陵的路标,如徽县银杏乡银杏村有一株,相传为西汉时通往秦州、阶州的路标树引,此银杏古树已于1975年被列为该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在天水、西和、两当、徽县、康县、文县等县有6处以银杏或白果命名的乡村地名-1 ,此处即为其中之一。康县依照银杏古树树龄和胸径综合考虑,评出八大寿星 ,同样也存在三国时期、东汉时期所栽植的古老银杏树。据此,在甘肃境内的起源及栽培历史极为久远。在植物学上,秦岭山区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温带山地植被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J,对地处秦岭南侧嘉陵江上游区域的徽、康两县银杏古树的演替与进化,以及传人和遗存状况,将是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分隔线----------------------------
银杏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