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银杏树 > 银杏资讯 > 银杏新闻 >

在数千年的古银杏树下探讨莒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时间:2013-06-13 来源:http://www.yx114.net 作者:银杏树价格 点击: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句话是每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的根本,那支持这5000年历史说法的依据,正是来自山东的莒文化。6月5日、6日两天,曾在全国两会上高呼莒文化保护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著名历史学家宋镇豪教授来到山东,在山东大学讲座与学生探讨莒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又来到莒县,在生长数千年的古银杏树下与当地官员学者探讨莒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宋镇豪认为应当尽快把莒文化纳入国家文明探源工程。

  一场特殊的文化交流会设在浮来山上的银杏树王下

会场设在这棵千年银杏树下

  离开莒文化产生的氛围而做的探讨,一切都是空的。6日,宋镇豪一行经过数小时的车程抵达日照莒县,当天下午,在这里有一场特殊的文化交流会。

  会场设在浮来山上的银杏树王下 ,当记者亲眼见到了这棵位于定林寺内被古色古香的建筑围绕的千年古树时,才真切感受到这场交流会的震撼数人合抱粗的银杏树仍枝繁叶茂,偌大的一个寺院院子几乎都在树荫的遮蔽之下 ,而会场也就是在这树荫下几把椅子和几张桌子临时搭建起来的,简单反而更显自然,第二次到莒县调研莒文化的宋镇豪都感慨万千,讲起话来也滔滔不绝。

  据传,这棵银杏树是当年鲁公莒子会盟的地方,也难怪很多研究莒文化的人都拿这里当作莒文化的象征之一。这棵树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神奇的是,它没有枯朽的枝干,这棵被日照市绿化委员会定为“古木保护001”号的“天下银杏第一树”树高26、7米,周粗15、7米,遮荫面积900平方米。交流就在这样的一个无限亲近历史、亲近自然的氛围中展开,而他们探讨的也将是莒文化继续开枝散叶、福荫后代的事情。

  名流雅集,保护莒文化渐生合力

  当天的讨论可谓名人雅士云集。先秦文化研究的泰斗宋镇豪自然不必说,交流中他谈到往事,说自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花了3块钱买了一本线装的《文心雕龙》,爱不释手,精读熟背,而很难想像当年这是他一个月的生活经费。打那时他就跟《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故乡、同莒文化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场还有莒县县委书记刘守亮以及当地的官员,有长期为莒文化研究作出贡献的当地文化人,还有莒县一中的校长侯月映带着学校的学生也来了,不过他们是以“日照市《文心雕龙》研究会”的成员来的,莒文化在该校的普及深入到教学的多个方面。

  头发已经花白的莒县博物馆原馆长苏兆庆为莒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可谓立下汗马功劳,据他讲,当年洪水冲出大汶口几个陶罐的时候他就开始参与其中,目前标志中国文字起源的大汶口遗址陶器上的陶文发现了20多个,相当一部分是他发掘的。

  “莒文化是有文物摆出来的事实,不容置疑的。”苏兆庆说,他这些年推广莒文化,很多人也不理解,认为他是在为自己的地方夸大宣传的意思,他就很不高兴,他说自己也不是本地人,“按我老家来算我应该是齐人,但我仍然为莒文化呼吁,因为我们应该把这当作是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不能太狭隘。”

  依海而生的莒文化具备了海洋文化的因素,印证海洋文化包容性

  那我们探讨的莒文化到底具有怎么样的特性呢?宋镇豪说,依海而生的莒文化应该具备了海洋文化的因素,“海洋文化都具有一种宽大的胸怀,像看到大海一样,有包容性,莒文化也是这样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莒文化中十分经典的“勿忘在莒”,这句话被无数名人当作人生座右铭,它背后有丰富的含义,是对人生的激励,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当年吃的苦,是对知恩图报的诠释,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宽大的胸怀。宋镇豪说,当年齐国被占后,齐公子流落各国,都没有敢接纳的,只有莒国这个当时看上去的小国将他收留了下来,正是这种包容的胸怀所致。“这一句话背后,体现出莒文化传达的美好道德的追求。”

  莒文化何去何从,立足保护和研究

  会上讨论的焦点聚集在是该保护还是发展上,以及两者如何寻求一个平衡。莒县县委书记刘守亮就说出了他自己的感受。刘守亮说,现在莒县对于莒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也想在这上面作文章,而莒县并不是没有资金,也不是没有设计,更不是不敢去开发,但现在就是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对莒文化的开发利用方面当地显得十分的谨慎,“其实这种谨慎也是一种对莒文化的保护。”

  刘守亮说,这几年莒县一直在提,要提高莒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包括在全国两会上宋镇豪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为莒文化发声,以及在省两会上也同样有代表委员们为莒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摇旗呐喊。莒县当地的思考,就是用什么方式将莒文化这一古老的文明活化,用现代化的产业、手段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发挥作用的同时能够对莒文化起到弘扬的效果。

  宋镇豪说,莒文化留下了太多的疑问需要解开,太多的研究需要做,现在首先还要弄明白莒文化的文化价值具体在哪里,“目前毕竟莒文化的文史资料不是非常丰富,因此保护和发掘要放在第一位上,开发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对古文化的开发如果不慎往往会引发广泛的争议。”

  为此,宋镇豪建议当地要尽快把散落民间的文史资料收集起来,把莒文化的研究推广开来,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其他,“千万别走其他有些地方为追求发展而走文化造假的这条路。文化造假也许在任者当时觉得做了功德一件,但这是经不起历史推敲的。”他说这方面的教训例子实在太多了,因此要立足保护和研究。莒县人民的骄傲——天下第一银杏树


------分隔线----------------------------
银杏树企业